案例名称: 缓慢的艺术
漆雕
作品名称:荷韵圆盘
作品规格:直径50cm
作品工艺:剔彩
作者:满建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
漆雕在唐朝横空出世。漫长的制作周期、高昂的生产成本使它只能牢牢绑定皇亲国戚和名门望族。后来,这种古老而高贵的艺术在民国期间几乎灭绝。
漆雕于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它是吉祥、富贵的象征,经常作为国礼传递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。
因色彩不同,漆雕有"剔红"、"剔黑"、"剔彩"及"剔犀"等种类。 雕亦谓之“剔”,犹如用刀刨筋剔骨,一刀定型,出刀无悔,如果一刀失误,整件作品可能就会功亏一篑。一个剔字,包含了雕漆技艺的真髓。
剔彩漆雕“荷韵圆盘”采用圆形铜盘为胎型,
以刻有精细花纹的白漆为底,
以传统的红漆为主题颜色,
用写实的高浮雕、镂空雕等技法,
在直径50cm的空间里凝聚了夏日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每一道刻痕,
每一个造型都显示出漆雕大师的艺术造诣。
风中舒卷的荷叶
娇柔的荷花
莲子饱满的莲蓬
荷叶上觅食的青蛙
荷花尖尖角,蜻蜓落上头
摇曳的水生植物
荷韵圆盘“大”数据:
髹漆20毫米厚,每天髹两道漆,需要160天完成
构思设计5-10天
雕刻大约3个月左右
后期完成烘干打磨大概在20天
采用了高浮雕,镂空雕,锦纹雕刻等手法
漆雕考验的是工匠的耐心、毅力和技艺,
漆雕等待的是我们的解读、欣赏和传承。
制作漆雕作品要经历一个异常缓慢过程:
先用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漆涂抹在木质或铜质的胎上,专业术语叫“髹漆”,
晾干后再涂第二层,反复涂抹少则几十层,多则数百层,
达到一定厚度后,再用刻刀在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,
然后再一遍遍打磨、抛光,
漆雕作品就这样在时光消磨中逐渐成型,少则几个月,多则几年。
满建民简介
生于1945年,山东人,
从事雕漆50余年,在高浮雕、圆雕、镂空雕等高难度技法上有重大突破
先后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金坡、杜炳臣
1986年北京工美集团授予三级工艺美术大师
1990年被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漆艺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漆艺家
1997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
2009年成立满建民雕漆工作室
转自《中国艺术报》